“回流药”是指原本已通过正规渠道销售、使用或退回的药品,被非法回收后重新包装并再次流入市场的药品。这类药品常因储存条件不当、有效期篡改或包装破损导致质量无法保障,可能威胁用药安全,属于违法行为。
为防范药品倒卖行为,今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结算。卖药必扫码,买药先验码。所有药品的追溯码都会被记录、追踪,参保者转卖医保药品就相当于在药盒上贴上了自己的身份证,卖出去的每一盒药,在医保大数据监控下,都会原原本本成为卖药人违法犯罪最直接的证据,无所遁形!
一、什么是药品追溯码?分为哪几类?
药品追溯码是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时就被赋予的唯一身份标签。在药品包装盒的显著位置上,印刷着一串20位数字。它通常由数字、字母、符号组成,标识有“药品追溯码”字样。
根据药品的不同包装,追溯码分为3个等级:
第一类是最小包装每一盒的小码;
第二类是中包装的码,中包装有10盒20盒的那种塑料包装;
第三类是大包装的码,一般在整个大包装箱上有一个码。
大码和中码的赋予,主要是为了企业验收扫码方便,因为大包装的码和中包装的码会涵盖每一个小盒的码,小码主要是为了确保每个“最小包装单元”药品的生产、销售路径都可查询、可追溯。
二、药品追溯码在哪里能查到?
1.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其中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版块,购药者可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获取详细的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信息。
2.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会有一个“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点开“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也可以实现扫码查询或者输号查询。
三、药品追溯码查询结果分三种,各有什么含义?
查询医保药品追溯码的结果大致分为三种:未查询到该产品销售信息,查询到1次医保药品/耗材销售信息,查询到多次销售信息。
1.未查询到有相关销售信息的,建议消费者过两天再次扫码,如果还没有销售信息,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说明药店或者医疗机构没有采集追溯码并上传。
2.仅采集到1次销售信息的,需要消费者再次进行核对,看见显示页面是不是跟自己购买的信息相符合,如果相符合,这就是一次合法合规的销售信息。如果不相符合,就有可能是回流或者串换药品,也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或者向机构进行索赔。
3.查询到了两次及以上销售信息的,药品有可能就是回流、串换或者是倒卖,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向销售机构进行索赔。
四、如何利用追溯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国家医保局建议,医保购药时要注意六个原则:
一要有码
医保购药者只买包装上有追溯码的药品。
二要扫码
要在结算药款时看着售药人员扫这小盒药的追溯码,不要让他或她扫其他药品的追溯码。
三要小票
要坚持索取小票,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四要验码
要养成验码的好习惯,不要当回流药的接盘侠。
五要索赔
发现卖给自己的是回流药,一定要坚决索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要毁码
药物服用完毕后,建议您把空药盒上的追溯码撕毁,不让有心的犯罪分子继续盗用空药盒和追溯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