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宜兴市教育局承办、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协办的第二届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展示活动(小学专场),在宜兴市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报告厅盛大启幕。
江苏省教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王从庆,江苏省教科院数研所所长赵华,江苏省教科院数研所副所长张刚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沈书生,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潘鹰,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晓军,宜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早其等领导与相关专家莅临活动现场。
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42名参展教师、15名点评专家以及近400位观摩教师参加现场活动,线上累计参与人次约2.4万。这场汇聚全省教育智慧的盛宴搭建了教师数字素养展示、人工智能应用交流、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省级平台,全面展现了江苏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
高规格启幕:政策引领与战略布局
陆岳新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教师数字素养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核心杠杆。他强调,教师要以“consciousness(数字化意识)”为先导,主动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避免数字鸿沟扩大,以“capacity(数字化能力)”为核心,积极构建包含技术应用、数据思维、伦理判断的三维能力体系,以“combine(数字化融合)”为目标,推动AI技术与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化评价的深度结合。他鼓励教师们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他还指出省教科院将持续加大对教育数字化的研究与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引领与资源保障,助力江苏教育在数字时代实现跨越发展。
多维度展示:学科融合与智能创新
活动设立三大分会场,42名参展教师聚焦12个学科领域,通过说播课的形式,呈现数字技术赋能课堂的创新实践。
第一分会场聚焦人文社科领域。语文教学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虚拟创作社区,实现 AI 辅助写作与个性化点评;道德与法治学科通过互动情境模拟,将抽象法律概念转化为可视化教学内容;英语教学则依托沉浸式 3D 场景,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
第二分会场聚焦 STEM 教育。信息科技学科利用智能系统实现编程学习的实时诊断与指导;数学教学通过算法模拟,让数学史与现代技术碰撞思维火花;科学课堂借助动态模拟技术,将抽象科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探究体验。
第三分会场展现综合素养培养多元可能。音乐教学实现诗词、音乐与绘画的跨学科数字融合;美术课堂通过数字工具助力个性化创作,让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擦出新火花;体育与健康教学利用AI动作捕捉技术,实现运动技能的精准分析与矫正。
深维度赋能:专家引领与长效发展
活动邀请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权威专家带来前沿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报告
▲中央电教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组成员、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雨蒙作《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
▲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敏花作《AI赋能教育:生态化协同打造智慧师资新范式》的报告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王黎涛作《智教・慧学・共生:丁山实小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评的创新实践》的经验分享
在教师数字素养精品展示及专家点评环节,多位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他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示了自己在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专家们对教师们的展示进行了深入点评,既肯定了成绩,又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改进方向。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数字素养的平台,显示了数字技术在小学教育各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和创新。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与参与,激发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热情,形成广泛的辐射效应。未来,宜兴教育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加大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力度,拓展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构建数字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的智慧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