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窗外美育”实践支队走进丁山实验小学、东坡实验小学和陶都小学,开展为期8天的沉浸式美育教学活动。
此次清华学子团队的美育课程,彻底跳出“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以“互动式”“发现式”教学为核心,围绕“感知力、表达力、想象力、共创力、共鸣力”五大成长维度设计模块化课程。
课堂摒弃“标准答案”,以自由探索为底色,孩子们每天绘制专属“成长地图册”,将每一次课程体验化作独特坐标,最终拼出属于自己的心灵图景。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正是美育“润物细无声”的生动注脚。
这场美育实践,不仅为孩子们播下了“我能行”的自信种子,更让他们在艺术中重新认识家乡的陶文化、水乡韵——当乡土记忆与艺术表达相遇,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生命力。
对清华学子而言,扎根三所小学的实践既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力量的过程,也是在乡土中汲取创作灵感的旅程。
从课堂里的画笔到乡土间的传承,这场“双向奔赴”的美育实践,不仅是一次教育创新的探索,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美育赋能”的生动注脚。未来,期待更多优质资源与我市乡土教育碰撞出火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育中看见美、创造美、传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