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检查太湖治理工作的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更硬举措,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的“太湖美”。
一是紧盯源头管控。突出管工厂。在完成9条主要入湖河道周边的105家存在问题企业生活污水收集到位基础上,继续深入排查出纳管不到位或存在漏接情况的企业,计划7月底整改到位。加快推进环科园、经开区、西渚3个工业污水厂新改建工程和官林凌霞工业污水厂迁建扩容项目,确保能够覆盖宜兴全域的工业污水处理需求。突出管农田。针对入湖河道周边的所有农田,加快推进2.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针对减少化肥使用量,通过测土配方和侧深施肥、堵住农田和主要入湖河道之间的直排口、构建“农田-生态沟渠-净化池塘-生态支浜-入湖河道”的生态净化灌排系统等方式,避免农田退水直接影响入湖河道水质。将9条主要入湖河道两侧的秸秆离田范围由500米扩大到800米,确保重点区域秸秆全量离田。突出管城乡。加快推进“治本清源”达标区,全速推进9条主要入湖河道周边生活污水纳管、雨污分流整治,全力实施60个农村生活污水新改建工程,确保年内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2%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二是紧盯过程把控。突出治池塘。推进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2.8万亩、退养2.2万亩,优先对9条主要入湖河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池塘进行了改造和退养,结合耕地恢复工作,能快则快推进退养或复耕。突出治河道。扎实推进“一河一策”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私垦乱种整改、船只航速控制、挡浪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漏湖上游河道、入漏湖河道、太漏南运河、新孟河下游水环境、湛渎港等综合整治工程,对一批河道实施工程性措施,对所有河道开展常态化管护。突出治湖体。重点聚焦太湖底泥沉积严重区、湖泛易发区、蓝藻集聚区开展作业,用好“太湖之光”一体化清淤平台,年内完成太湖清淤245万方。持续在滆湖、东氿、西氿、莲花荡等重点河湖近岸水域打造清水廊道。
三是紧盯末端防控。突出控远岸。聚焦重点区域进一步筑牢防线,延伸第一、第二道围隔14公里,在离岸2公里处抓紧建设第三道围隔。加快在第三道围隔周边同步研究推进建设深井控藻平台,强化“围隔+控藻”的联动效应。综合用好推流、曝气、控藻船等设施设备,以及组织好由海巡艇、高速艇等组成的机动船队,通过固定和流动曝气,防止蓝藻积聚扩大。突出控近岸。综合运用人工巡查、卫星遥感、“无人机巡飞+AI识别”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置紧急情况。构建国企集中管理和属地全域管理相协同的蓝藻打捞处置体系,组建专业打捞队伍,增购打捞船只,同时在打捞点之间由沿线乡镇负责打捞(国企配合),点面结合有效提高整体打捞能力。突出控上岸。引导社会化力量开展藻泥资源化利用,出库藻泥通过发酵制肥、干化焚烧等方式实现全量处置,有效防止二次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