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46317/2025-04945 | 生成日期 | 2025-08-18 | 公开日期 | 2025-08-18 |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主题(二)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 | 其他 | |
关键词 | 规划,经济,管理 | 分类词 | 计划,经济管理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2025年无锡市延安市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暨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 |
根据《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发改振兴〔2022〕766号)、《2025年江苏省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苏对口组发〔2025〕2号)、《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2025年工作举措》(苏对口办发〔2025〕5号)、《关于学习弘扬延安精神 深化对口协作合作的实施意见》(锡委办电发〔2024〕26号),为进一步深化无锡市、延安市对口合作(协作)工作,按照“强统筹、抓结对、促合作、出亮点、务实效”的工作思路,制定2025年度工作要点。
一、健全工作机制
1.全面深化互访交流。两市党政代表团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召开年度对口合作(协作)工作联席会议,推进重点合作事项。承担东西部协作任务的江阴市、宜兴市、新吴区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9月底前完成到结对县区考察交流,分管负责同志年内考察对接工作不少于1次,推动任务落实。基层结对学校、医院、乡镇、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年内开展有效合作帮扶活动不少于1次。新建对口合作结对县(市、区)每年开展互访交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前方工作组(以下前方工作组均为责任单位,不再列出)〕
2.新建县区结对关系。深化已建惠山区与宝塔区,无锡经开区与延安高新区、延安新区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新建江阴市与子长市,宜兴市与安塞区、甘泉县,梁溪区与洛川县、黄龙县,锡山区与吴起县、志丹县,滨湖区与富县、黄陵县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县(市、区)结对关系并签署合作协议。结对县(市、区)以需求清单、合作清单、成效清单“三张清单”形式推动产业、消费、就业、民生等领域合作,不进行计划内人员援派及资金支援,结对关系不要求向乡镇、村(社区)延伸。〔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
3.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精准对接延安市人才需求,东西部协作市(县)区落实年度不少于18人教师、医生、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选派任务,其中每县区援派时间1年以上的不少于3人,半年以上1年以内的不少于6人,1个月以上半年以内的不少于9人。利用无锡培训平台和师资资源,结合援建项目,支持延安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骨干培训。接收干部人才来锡挂职、学习锻炼。在无锡为延安市举办1批次50人次干部人才培训班,培训费由无锡市保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各市(县)区〕
4.深化部门交流合作。市级部门建立常态化对口合作(协作)工作机制,每年制定工作计划,以项目化、清单化形式推动本系统合作(协作)工作做出成效。有工作要求的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签订对口合作(协作)协议。(责任单位: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5.加强重点专项合作。根据《延安市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陕政发〔2023〕3号),确定产业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合作两项工作为2025年度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重点合作事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于5月底前牵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九届丝博会参会参展相关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做好江苏展馆布展和参会参展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6.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开展“理响无锡·延安精神”主题宣讲活动。用好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推动无锡、延安两地进行班次、师资的交流沟通。推动两市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交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7.加强载体项目建设。用好用足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规划延安精神学习专题线路,打造红色学习基地。共建延安干部学院“精神家园”教学体验区,核心区域在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集党性教育、文化体验、实践锻炼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8.推进延安精神在锡城校园落地生根。实施“在锡城校园弘扬延安精神”行动,组织无锡市中小学生分批到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学习参观。开展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师生研学活动,倡导结对学校利用五四青年节、少先队建队日、“一二・九”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举办主题团日、红色思政课、入团入队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等活动。开展红色故事活动,引导共青团员和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9.加强文化交流互动。推进无锡市歌舞剧院与延安市曲艺馆合作,创作一部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展现协作合作成效的精品歌舞剧。开展影视文化产业合作,支持《五号联络站》电影的拍摄制作。江阴市“徐霞客国际旅游节”设立延川分会场。围绕红色地名文化、乡村文明行动等开展交流合作,学习互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广旅游局)
10.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双向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主题节庆、花事活动,开发具有锡延特色的旅游商品和体验项目。共同搭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平台,探索共同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协调延安市出台旅游送客奖补政策,结合“我在延安有棵树”活动,鼓励市区组团旅行社开展定制红色党培专线、研学线路和旅游产品,力争年度送客赴延安旅游观光突破2万人次。(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
11.加强工作总结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采风活动,推动两地媒体深度合作,广电媒体开展融合发展工作交流。组织市级节目共享平台播出延安市优秀节目和作品,两市共享广电媒体融合优秀案例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各领域合作(协作)典型案例,加强多渠道宣传报道。(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
三、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12.打造标志性合作项目。制定援助资金管理使用方案,利用好现有计划内、计划外资金总盘子,统筹各地区、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财政资金,围绕延安市产业合作、造血功能、民生愁盼等,系统谋划,达成共识,通过跨年度支持等方式,重点打造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群众满意度高的合作(协作)项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
13.推动消费帮扶增收。加强延安市在无锡农产品消费门店建设。利用“太湖购物节”等平台,开展“宝塔优品”进无锡活动。鼓励无锡市重点商超、电商等企业积极采购延安市特色农产品。推动无锡消费市场与延安旅游市场对接,开展延安农产品在无锡“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活动。做优线上销售渠道,借助线上平台,拓展销售途径,推进直播带货。组织两地农产品流通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会、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年度消费帮扶指标待省对口办明确后,及时分解下达,推动落实。〔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市(县)区,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供销社、市工商联、市总工会〕
14.推动劳务就业提质。推动“东西联动 就业无忧”劳务合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帮助更多延安劳动力来无锡稳定就业。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延安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等服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延安劳动力素质和创业能力。年度劳务协作指标待省对口办明确后,及时分解下达,推动落实。〔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市(县)区〕
15.打造农文旅特色乡村。深化长江村和梁家河村、金兰村与董家芽塬等“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工作,在环境整治、消费帮扶、妇幼合作、卫生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品牌。支持梁家河安置小区加装电梯于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苏陕样本”。〔责任单位:各市(县)区〕
四、共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16.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延安能源、化工等产业优势,加强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延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进延川酵素产业项目和智慧葡萄种植及壬庚二期EPS项目、延长NFC苹果汁深加工和苹果多酚项目、宜川菌菇规模化种植和黑猪养殖及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富县蓝莓物联网种植等项目,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合作项目,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市发展改革委等〕
17.加强低空产业合作。加大低空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延安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助力本地企业走出无锡推广应用最新成果。鼓励无锡企业到延安开展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等业务,协助延安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低空旅游、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的开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18.加强数字产业合作。大力推进“数据援建”工作,无锡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开设延安算力专区,探索无锡市新型城市算力中心延安分中心建设模式。结合延安市绿色资源优势和无锡市绿证绿电需求,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在绿证资源交易方面的合作尽早取得实质性成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联集团)
19.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组织无锡金融专业技术人才到延安挂职、授课,帮助延安提升金融管理水平。接收延安金融骨干来无锡学习交流,举办专业培训班。依托无锡物联网产业优势,开发“延安特色产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苹果种植户、红枣加工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等服务。开展成立产业合作基金研究协商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国联集团)
20.支持产业集群打造。加强江阴延川工业园、宜兴延长黑木耳产业园、新吴宜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等5个共建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以应用场景案例的形式,向延安推荐契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产业合作项目及应用场景,推动项目落地生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
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21.推动场景应用合作。建好用好“延安·无锡智算中心”,推动无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企业与延安能源、化工企业合作,开发智慧油田、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合作开展车路协同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提升延安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合力开发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助力延安产业升级和服务提升。推动建立无锡延安文化数据工作站,共同探索“数据要素+文化旅游”等典型场景应用,在红色文化数据、文旅景区数据、能源矿业数据等方向进行共同研究探索。支持湖南航空等恢复无锡至延安往返直航航班。(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数据局,市国联集团、机场集团)
22.深化教育领域合作。发挥无锡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共建延安无锡实验学校,由无锡市教育局选派管理团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新学校于2025年9月正式启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3.加强卫生领域合作。打造“锡延同心 医路同行”卫生帮扶品牌,推进两地医疗卫生单位帮扶结对、党建结对,建设红色医联体。推进江阴市人民医院与延川县人民医院、宜兴市人民医院与延长县人民医院深化合作,在医院建设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远程医疗协作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无锡市中医医院与延川县中医医院建立精准帮扶合作机制,扩大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强化技术带入、开展远程协作,协力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加强针灸科等特色科室、刮痧疗法等新医疗服务、中风病等新医疗技术等中医药项目合作。(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24.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两市慈善总会(协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着重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实施一批产业帮扶项目。在学习延安精神、弘扬中华慈善文化、宣传“四千四万”精神等方面策划开展一批合作项目;深化两地“非遗”保护交流合作,重点支持安塞区文化文物馆馆藏非遗作品编辑出版和延川县高凤莲剪纸作品编辑出版两个重点项目。两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特色藏品互展活动;两市推动组织“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到对方符合标准的疗休养基地开展疗休养;开展“情系延安,共树未来”青少年结对活动;配合省工商联组织开展“光彩助力老区发展”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旅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工商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
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25.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合作交流,协调参加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组织的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全域综合整治、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业务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合作,共享方法和经验。协同开展环保技术研究,促进环境服务、污染治理等环保服务市场开放。支持延安市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数智化”提升项目,持续加强监测能力,构建延安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实验室。(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6.提升生态发展水平。推动合作开展碳汇项目开发、碳储量评估、碳汇本底调查及潜力分析,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支持延安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绿色矿山,推动江阴远景能源集团在志丹县落地建设“驭风行动”风电开发及配套项目。支持延安利用苹果产业废弃树干“变废为宝”发展菌菇产业,加强宜川县苏陕协作现代菌菇产业园建设和工业园智慧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市(县)区〕
七、加强组织保障
27.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省级统筹、部门协同、市县落实、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把合作协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做好前方工作组批次交接轮换,确保干部人才轮换期间工作的连续性。〔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28.强化工作调度。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和汇报力度,每季度向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及时沟通信息。定期调度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工作报告报市委、市政府,抄送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关于学习弘扬延安精神 深化对口协作合作的实施意见》落实情况成效评估,工作绩效与干部年度考核、干部专项考核、乡村振兴考核相互印证、互为应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
29.做好迎考工作。做好2025年度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迎考工作,建立完善东西部协作工作台账,相关工作数据与结对县区保持一致,工作数据有台账资料支撑。建立完善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台账资料,做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对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成效评估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30.加强工作宣传。及时总结宣传无锡延安合作协作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传承弘扬延安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广泛支持参与无锡延安协作合作工作。加强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与兄弟城市间互学互鉴,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量,打造特色亮点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市(县)区,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