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宜兴连续三次位列全国县域GEP前三
喜报!
8月16日,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在“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发布《中国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报告2025》。
宜兴位列全国县域GEP前三!
“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是由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联合相关机构在北京举办的学术会议,旨在探讨县域和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策略。
这份沉甸甸的“绿色成绩单”
是宜兴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这份报告以“GEP核算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聚焦全国(不含港澳台)县域/市辖区,开展GEP核算和综合评价。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综合评价在彰显县域/市辖区生态资源转化成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榜区域不仅生态本底优越,更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创新上形成了可复制经验。
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为摸清生态本底,从2020年起,我市持续开展GEP核算工作,通过GEP核算让绿水青山都有了“明白账”。尤其是2021年起,宜兴GEP、GDP总量相当且同步增长,突破两千亿元,成为唯一GDP与GEP都位列全国前十的县级市。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作为太湖西线第一城,江苏15条主要入太湖河道中9条穿宜兴而过,70%上游水量经此入湖。宜兴始终牢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嘱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重塑“太湖西屏”生态新貌
太湖治理是宜兴生态保护的“头号工程”。宜兴锚定“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核心路径,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持续开展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关联骨干河道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整治,实施139项重点治理工程,完成投资约19.5亿元。全方位、精细化修复河湖生态,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景象。
2024年,9条主要入湖河道优Ⅲ率保持100%,其中4条达到优Ⅱ;太湖大浦口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下降9.7%,太湖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滆湖水质首次提升至Ⅳ类,交出治太“硬核答卷”。
东氿
共绘“龙池秘境”生灵画卷
作为江苏省首批“生态岛”试验区中唯一的低山丘陵一级优先保护区,宜兴以龙池山为核心,辐射张渚镇、湖㳇镇、太华镇、西渚镇和丁蜀镇5个乡镇,布设“两区两带多点”保护格局,实施13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为保护太湖湿地水生生物多样性贡献“宜兴力量”。
生态岛上,投资1635万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已完工,集“观测、实验、科教、宣传”于一体;竹海镜湖通过新建水质净化设施,为珍稀桃花水母重现提供适宜生境条件;水源地涵养区构建起“水鸟-鱼、蛙-水草、昆虫”健康食物链……2000余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谱写着万物共生的乐章。
宜兴龙池山生物多样性体验馆
解锁“绿金转化”宜兴密码
生态高颜值,催生出发展新动能。2021年入选“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的宜兴,正用“生态保护—品质提升—品牌增值”的公式,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春品新茶、夏赏竹海、秋采杨梅、冬品百合”,宜兴的生态馈赠源源不断。阳羡雪芽、宜兴红茶清香四溢,太华笋干、张渚杨梅鲜甜多汁,“宜兴百合”“阳羡雪芽”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声名远扬,带动农产品溢价提升,让“锦绣江南鱼米乡”名不虚传。
文旅融合更添活力。作为无锡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竹海、阳羡溪山、善卷洞串珠成链,成为长三角知名的“深氧”度假目的地,“太湖绿道”连接多个特色乡村,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聚焦低碳发展路径,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资源整合,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模式,让生态美景成为“聚宝盆”。
窑湖小镇
激活“绿产兴城”发展动能
守护生态底色,更要激活发展新引擎。宜兴在“减污降碳”中布局绿色产业,走出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宜兴一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一面培育高质量发展生力军。锚定“双碳”目标,宜兴积极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作为全国唯一以环保为主题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宜兴环科园显化节能环保产业特色优势的同时,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
宜兴环科园概念水厂
竹海风轻拂绿韵,太湖水暖润陶都
宜兴以GEP前三甲的成绩
践行着“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
未来,这座江南生态绿城
将继续以山水为笔、以绿色为墨
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